《向往8》此番能重焕生机,凭借的并非黄磊的厨艺,也不是何炅的掌控场面,而是陈赫想逃却无法逃脱、谭松韵一到便有归家之感的那类人间烟火气

这回又证实:慢综艺的关键所在,并非是有诗意或是去远方,而是在于“熟人之间能随意调侃、相互打趣,懒人假装干活还老露马脚”——观众真正在意的,就是这类自然展现的松弛感

别急着反驳《封神》内容太充实,我跟你这么说,要是上期没陈赫掰玉米那情节,我早就在倍速看时睡着了。他一路上念叨“怎么又是我”就跟我周五晚被领导@去改方案似的,明明知道躲不掉却还得费神去折腾。
这种“抗拒型劳动”极易让人产生代入感,谁会去在意玉米地是否是节目组设置的套路?我们所关注的,正是那种“不想干却又得干”的真实感。

更绝的是,黄老师这回没急着去升华“劳动最光荣”,反倒是跟何炅一块儿“坑”陈赫说400来号工作人员也得吃玉米,这就跟老板画饼似的:项目虽说不大吧,可不就是顺带要改变世界。

被套路的人一边翻白眼一边动手,屏幕外的我当即笑出声来:原来明星同我一般,明晓得饼不好吃,却仍得去吃。

陈赫将套袖卷到肘弯处,干脆地一拧一捏,我立刻知晓:综艺里的笑点并非是剧本设计出来的,而是来自于“肌肉记忆”,他掰得越快,观众就越容易记起之前那五次被掌控时的慌张无措,这类“连续剧式综艺梗”比新梗更带劲,好似偶然刷到前任微博,手指还没反应过来就点进页面

因此那个夜晚,陈赫这个夜猫子凌晨两点拽着新人吃泡面,还自封“蘑菇屋代办主人”,我一点儿都不觉得难堪,反而舒了口气——终有人将“我不想拼搏”写在脸上,且把晚睡晚过成宣传片,瞅见他穿睡衣逛早市,我满脑子都是:没错没错,旅行就该如此,赶不上酒店早餐,便来一份路边烧饼。

谭松韵的那条线提供了另一种“回血包”,她与张子枫抢付烧饼钱之时,我直接截图发给闺蜜:是不是和咱俩昨晚在五一巷抢两串淀粉肠一个样?
妹妹道:“我宅得都怕见生人”,谭松韵没赶忙灌鸡汤,只回:“我亦是”——三个字的共鸣胜似十句“你要开朗些”,女生间的安慰,向来不是讲大道理,而是一同言:“对我也好丧。”

我最为惊异的是,节目把这两段平行剪辑,玉米地里的陈赫尽显愁眉苦脸之状,乌镇水巷的姐妹花边走边吃,一个“疲”字拆分成两种解法,或是顺从干活,或是翘班游玩,成年人都心驰神往,却只能选其一,综艺替我们实现了双选,还求什么自行车?

先别急着鼓掌,我反倒有些后怕:如果把“懒惰”包装成一种亮点,是不是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我们对摸鱼的焦虑?看完节目后,我立刻刷了两个小时的短视频,一边刷一边觉得痛快,可心里又隐隐发慌,好像不看就会被时代甩下一样。那档节目把“不愿拼搏”表现得太过迷人,结果却让我更加担忧自己会掉队——连明星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偷懒,我凭什么还在拼命内卷?

更矛盾的是,陈赫越是搞笑,我越是琢磨他的通告费:他是六季的老嘉宾,镜头越多,越难改变标签,下次不想再去做那些杂活都不行。
观众爱看的“抗拒”成了他固定的人设,这与社畜被固定在工位上有何不同?我们笑着看他逃班,实则也是在消费他的“不自由”,细想还挺残忍的。

同样张子枫的内耗呈现在镜头前,能治愈她的并非专业协助,而是《闺蜜来了》这一集的童话,节目结束后她仍得独自应对舆论,我们却被短暂的温情糊弄了,复杂情绪留在弹幕里:妹妹要高兴,接下来?没下文了,综艺只能给糖,没法给解药。
因而我劝自己莫太冲动:它令我感受了“欲翘班”的痛快却也让我避开了“翘班后该怎样”的苦恼观览之际可肆意大笑,关掉屏幕仍得老老实实写稿,明星能把抗拒诠释成流量,而我若是真模仿陈赫摆烂,月底的房租必将让我明白厉害。

追根究底,《向往8》不过是把“累”伪装成糖给我,它机巧地不解决问题,只令人有两小时的云端发愣,我接纳这份礼物,但不敢把它当作解决问题的法子,当生活真正需要自身去面对时,还是得自身去干,一边干一边埋怨,而后再靠综艺来恢复状况。
倘若下回陈赫再来,我估计还会点开,毕竟能够光明正大地去瞧一个比我富有且有名的人,不想起床、不想干事、不想交际,本身就是一种慰藉——原来“疲惫”是众人皆有的,不单单是我无能,至于能否治愈,先欢笑了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