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琳与王子文首次录制同一档综艺时,对王子文的观感很不好,认为“这个人很难弄,我不会和她成为朋友的”。
但随着接触越来越多,再加上两个人都是直脾气、单身带娃,竟意外变成了好姐妹。
王琳今年55岁,王子文38岁——但在很多事情上,王子文却是更成熟、更通透的“姐姐”!
王子文想当王琳的亲友团
王子文去录制王琳参加的节目《姐姐当家》时,发现只有王琳亲友席的座位上,空无一人!
她甚至想过,要不要去和节目组申请,自己以王琳“亲友团”的身份,坐到那个空位上。
王琳直言:“我也好几次有过这个念头,但又怕影响你的工作,就没有提。”
王子文鼓励她:“你至少可以问一嘴嘛!”
王琳一直住在上海,王子文长居北京,所以王子文对王琳的家事,也不是全部知晓。
看到王琳一个人住几百平的别墅,王子文建议她“把爸爸妈妈接来一起住,要不然太空了”。
其实王琳的爸爸已经去世,妈妈患有阿尔兹海默症,住在高级养老院,还找了新老伴。
王琳讲述了与父母感情很淡的原因:“我从小就跟着外婆生活,与父母的感情很淡。我怀孕期间,有一次发高烧,打电话向妈妈求助,她说‘发烧要去医院啊!给我打电话没有用的’。从医院回来后,王琳再次恳求爸爸妈妈来看望自己,结果他们只坐了15分钟就回家了......”
正所谓:养儿方知父母恩!
那时的王琳初为人母,正是情绪敏感期,也想主动修复和父母的关系,但这件事再次封闭了她的心门:“我家的沙发上有针吗?”
虽然有爸爸妈妈和弟弟,但王琳的娘家,似乎空无一人!她直言:“我虽然不恨我妈妈,但我一直生活在惶恐里。”
甚至直到现在,王琳依然患有神经性皮炎,可见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,蔓延至今。
王子文连忙开导王琳:“姐,你有没有想过,或许你妈妈只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人。你告诉她我缺爱,需要妈妈多陪陪我,但她想的是我陪你能代表什么?她全是很理性的、结果性的!我相信你的妈妈是爱你的,虽然她可能做得不够,但那已经是她的全部了。”
其实无论王子文怎么安慰,王琳的妈妈就是不够爱自己的女儿!
但鉴于她年事已高,一切都已来不及,王子文只能“哄骗”王琳放下这个心结,也是放过她自己。
王琳至今不懂真正的爱情
王琳的第一任老公,比她大了不少,她就觉得对方像自己的父亲,可以弥补自己缺失的“父爱”。
前夫问:“结婚吗”;王琳说“可以”;前夫问“登记吗”,王琳说“行啊”!
可是真正到了登记那天,前夫全程没有笑容。
王琳问他:“你为什么不笑”,前夫解释“我牙疼”;王琳追问“你不开心吗”,他回答“有点紧张,因为婚姻就是一场赌博!”
当时,王琳已经察觉到这段婚姻不会稳定,她在内心告诉自己:“如果有一天我和这个男人结婚,我是不会哭的!”
登记完,王琳就去厦门拍了两个月的戏。回来时,丈夫来接机,依然没有笑容。
王琳又问:“你开心吗?”
前夫回答:“开心啊。”
王琳追问:“那你为什么不笑呢?”
前夫解释:“我心里在笑”。
30岁生日那天,王琳站在窗户前,就感觉一个人困在港口,没有船、也不会游泳,自己的路都被堵死了。
思考良久,她对前夫说:“也许我们该分开了。”
真正搬离家的那一天,王琳右手拖着行李箱,用左手擦擦眼泪;又把行李箱换到左手,用右手擦擦眼泪.....
她不禁想起了登记那天,自己心底的誓言:“不是说,离婚那天,一定不会哭吗?”
王子文一针见血地说:“这个男人不适合你,你还是需要一个温暖的人。”
王琳却善良地替他辩解:“但他从来没有和我发过脾气,只是觉得自己进入赌场了。”
王琳直言:“其实到现在为止,我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情!”
她问王子文:“如果我们精神上,不需要一个男人;经济上,不需要一个男人;身体上,不需要一个男人,那还要男人干什么?”
王子文理智分析:“你这听上去像是一笔交易!估计他也在惦记,你能给我带来啥?能满足你要求的男人,不太多!”
王琳还在幻想:“我喜欢我能够仰视的男人!男人就像食堂里的饭菜,虽然难吃,但是你去晚, 就没了!”
王琳到了现在的年纪和处境,已经彻底放弃了婚姻:“如果现在有合适的,让我谈恋爱,那我可以谈;但是让我结婚,那太客气了!两个人的寂寞,比一个人的寂寞更可怕!”
但矛盾的是,王琳又希望有第三个人,能充当自己的和儿子发生争执时的“调解员”。
王子文立刻打消她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:“也许第三个人是搅屎棍呢?还不如没有第三个人!”
在临分别时,王子文依然在开导王琳:“有些事情你会卡住,一旦认定的事情,你会坚持它。但其实有的时候,你需要放松一点, 让这件事走过去,从它身上踩过去。不必纠结这件事,没那么重要!”
王琳的觉醒
节目里的情感专家倪子君,高度总结王子文:“她很潇洒,是一个内核极其坚强的女孩。”
经过了王子文的开导,又听取了倪萍、李维嘉、倪子君等人的建议,王琳似乎想通了很多东西:
“人生就是自渡的一个过程。悲伤、痛苦,都是化了妆的祝福!只有你跨过去这个坎,才会发现你被祝福了。
每个人都有他的背景、都有他的原生家庭,我们要摆脱这些东西,找到令自己快乐的东西。
人生孤独是常态,但如果能够找到生活的另一半,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。但人不需要每一天都挎着奢侈品,简简单单就是人生。”
客观看王琳的条件:既有足够的经济能力,也有良好的事业;儿子留学在外、妈妈在养老院,她完全可以享受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与其总在意自己缺少什么东西,不如高度享受已经拥有的一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