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香港网民自己评了新四大天王:姜涛、MC张天赋、林家谦、Tyson Yoshi。
网友懵圈了:除了姜涛,剩下三位谁啊?更有网友感慨:新四大天王怕不是凑数的?
上世纪90年代的四大天王,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现象级:
刘德华演电影唱金曲两不误,张学友被封歌神,黎明是四大天王里最会穿的,郭富城靠舞曲红遍亚洲。
他们至今仍是港乐黄金时代的符号,如今香港网民评的新四大,到底算不算天王?
01
姜涛
论当下香港本土人气,姜涛认第二,没人敢认第一。
2018年他参加《全民造星》出道时,初舞台上凭借《123我爱你》拿下不少票数,一路杀进决赛拿了冠军。
之后他的热度像坐了火箭,生日当天铜锣湾变成“姜涛湾”,连续五年拿下叱咤乐坛“我最喜爱的歌曲奖”,追平了陈奕迅、张学友的纪录。
争议也随之而来,有人嫌他唱功普通,有人觉得他的人气靠粉丝应援,和当年四大天王靠作品打天下不一样。
客观地说姜涛的顶流有时代特殊性,《全民造星》这类选秀节目捧红了无数偶像,姜涛运气与人气都占了。
他的存在证明香港本土仍有能调动年轻群体热情的歌手,只是这份热度能不能转化为长久影响力,还得看后续作品。
02
MC张天赋
和姜涛的偶像路线不同,MC张天赋走的是“创作+演唱”双轨。
他是《全民造星》第二季冠军,一出道就专注写歌唱歌,这几年的爆款几乎都出自他手:《反对无效》《记忆棉》在粤语区传唱度极高。
2022年的《老派约会之必要》更夸张,上线首日Spotify点播破10万,直接冲上日榜第一。
更难得的是他还能兼顾创作和现场,出道一年就能在红馆开个人演唱会,唱功扎实,台风稳当。
后来跨界演电影《我谈的那场恋爱》,豆瓣7.2分,算是歌手里演技过关的,不过有人觉得他的歌偏小情小爱,格局不够大。
也有人认为他创作虽多,但缺乏像陈奕迅《浮夸》、张学友《吻别》那样的时代记忆点,但至少他证明了香港乐坛不缺会写会唱的年轻人。
03
林家谦
你可能不知道林家谦是谁,但你大概率听过他的歌。
容祖儿的《心之科学》、陈奕迅的《尘大师》《是但求其爱》这些都是他作曲和制作。
在香港乐坛他是公认的幕后大佬,给无数歌手写过歌,口碑和专业度都过硬。
但站到台前当歌手,唱功被吐槽不稳,他和郑中基合唱《闭目入神》,音准和气息被对比得明显吃力。
有人替他解释:“幕后人转型台前本来就需要时间。”也有人直言:“唱歌是硬功夫,光会写不够。”
林家谦照出香港乐坛的另一种生态,很多优秀音乐人偶尔站到台前,可能不够完美但对行业来说是好事。
04
Tyson Yoshi
四位里最有话题的大概是Tyson Yoshi。
说他是歌手不如说他是表演型艺人,他的舞台风格大胆:唱必脱,各种夸张动作是保留项目,被粉丝戏称为香港乐坛身材最辣男歌手。
今年颁奖礼上,他凭身材优势抢了不少镜头,面对新四大天王的称号,他倒是幽默:“我是四大甜品,咪搞!”
有人觉得他靠外形博眼球,音乐本身不够硬。
也有人认可他的舞台表现力,毕竟港乐也需要不同风格的尝试。
网民选他们更多是对当下港乐新势力的关注,旧四大天王崛起时,香港乐坛需要能代表城市形象的全能艺人。
现在听众口味更多元,他们或许没达到旧四大的高度,但各有各的生存逻辑。
就像容祖儿说的:“港乐可能再难有四大天王的巨星时代,但小星星足够耀眼,也能把天空照亮。”
所以与其纠结“新四大够不够格”,不如抱着看新人的心态,听听他们的歌,看看他们能走多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