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演员辛芷蕾凭借电影《日掛中天》摘得威尼斯影后的桂冠,在大家恭喜蕾姐的时候,有一个人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。
他就是张颂文。
很多人看了现场是的视频才知道,原来他是电影《日掛中天》的男主。
今年年初,一名女演员公开发声,自称曾遭受前任家暴,描述对方存在掀桌子、扇嘴巴等行为,还特别提到前任外表斯文、被外界称作 “老师”,有着北漂经历且曾遭受白眼,性格上看似情绪稳定,内里却十分狠辣 —— 这些描述与《狂飙》中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人设高度重合。
尽管女演员始终未明确提及前任姓名,但字里行间的指向性,让张颂文成为了舆论焦点。
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诋毁,一向低调的张颂文选择了沉默应对,未对外界的质疑和猜测作出任何回应。
可他的沉默,却被一大批别有用心的 “黑子” 视为 “默认”,成为了他们肆意攻击的突破口。
除了人身攻击,谣言还在不断升级。
“黑子” 们不仅诋毁张颂文人品有问题,还凭空捏造了“偷逃税款”“捐款作秀” 等毫无根据的负面传闻。
即便圈内人士纷纷站出来为张颂文发声但部分网友仍不愿相信,甚至反过来指责 “张颂文红了就飘了”,舆论偏见已然形成。
▼当时剧组声明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今年3月,一段“张颂文将粉丝信件扔出车窗外” 的画面被曝光,再次引发轩然大波。
视频一出,网友们纷纷指责他“耍大牌”“红了就抛弃粉丝”,此前积累的负面评价进一步发酵,他的口碑也因此遭受重创。
但鲜少有人知道,那封被扔掉的信件中,不仅夹带着白色花朵,还附有不明物品。
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,张颂文才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扔信的举动。
这场误会不仅让他的个人形象受损,连他原本即将参演的电视剧《谷雨》,也因此受到影响,他最终被换角。
雪上加霜的是,在之后近半年的时间里,张颂文既没有新作品与观众见面,也极少参与公开活动。
这一状态又被网友过度解读,认为他是 “受绯闻影响,被迫退出娱乐圈”,关于他 “彻底凉了” 的猜测层出不穷。
就以为张颂文可能就此“销声匿迹”时,事情出现了转机。
女演员发布的录音,当事人已声明为恶意剪辑,并公开向张颂文致歉。录音中所指“渣男”并非张颂文本人,而是其友人。
接着没多久,官媒回应了当时的一些热点。
“某知名演员的网络热搜也引发广泛关注,其中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,尤其税务问题更是被恶意渲染。”
当谣言的迷雾渐渐散去,电视剧《谷雨》顺利杀青,张颂文的名字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主演的名单里。
但是相较于之前,张颂文的曝光可以说变得非常少。
尽管粉丝很想念也很可惜,可大家觉得对于演员而言,现在的状态是最好的,就像回到了最初那样。
“嗯,还是那个喜欢种菜的张颂文。”
“张颂文的大杂院”
当时恶言爆出来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张颂文是现实里的“高启强”,浮夸、心狠手辣,挥金如土.......
但现实中的他,恰巧相反。
之前,他在北京租住15年的农家院曝光,让人震惊。
15年前,张颂文选择租下这里,一来是为了避开高昂的房价压力,二来是渴望一片能“做回自己”的空间。
对演员而言,常年沉浸在不同角色中,很容易在灯红酒绿的名利场里迷失,而这个小院,就是他告别纷扰、回归本真的“避风港”。
走进院子,没有名贵的绿植,没有精致的摆件,却处处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。
张颂文总在闲暇时打理庭院:今天栽下一棵果树,盼着来年能结出甜果;
明天修补松动的围栏,让小院多一份安全感;
后天又从市场挑几株普通花草,随手种在角落。
更特别的是,院子里不少装饰都是他用“废品”改造的——旧木板拼成小茶几,空罐子做成花盆,看似不起眼的物件,在他手中却有了独特的意趣。
为了添几分生机,他还养了几只鸟,清晨听鸟鸣、傍晚赏落日,颇有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惬意。
他曾坦言:“这个平房宅子虽然质朴,但被我收拾得十分舒适,满园都是我种的花花草草,朋友也很喜欢来我们家做客。”
确实,这个小院藏着四季的浪漫:
春天,繁花竞相绽放,坐在院中吃块茶饼,看花瓣随风飘落;
夏天,各色花草开得娇艳,整个院子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;
秋天,落叶稀疏飘落,红叶与秋菊相映,慵懒地靠在角落就能度过一下午;
冬天,枯萎的藤蔓搭在屋檐上,和朋友围炉煮茶、唠家常,温暖又闲适。难怪每个来过的朋友都说,这里是“向往的生活”。
一身烟火气
尽管凭借《狂飙》爆红,但张颂文身上却没有半分“明星架子”。
住在农家院的这些年,他和周围邻居处成了“家人”——今天邻居送一把新鲜蔬菜,明天他分享自己种的水果,闲暇时坐在门口闲聊,没人把他当成“名人”,只当是身边亲切的大叔。
他的生活里满是“接地气”的细节:
院子里的花草都是从附近市场挑选的普通品种,正如老舍所说“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,是多么省钱省事而足以找来蝴蝶呀”,在他看来,品种不重要,院子里有花香、有生机才珍贵。
他还常和街边小贩打交道,花摊老板有事,他就主动帮忙看摊卖花;
路过炸鸡店,会和老板聊几句,甚至跟着学做炸鸡排。
有一次,炸鸡店老板的老婆在电视上看到他,震惊不已,第二天老板带着疑惑问他:“你这样也能成为演员?”
原来,张颂文平时总穿着拖鞋、不刮胡子,在街头随意溜达,任谁也想不到这个“邋遢大叔”竟是荧幕上的实力派演员。
面对这样的疑问,张颂文只是哭笑不得,却依旧享受这份自由随性的生活。
对他而言,爆红没有改变生活的本质,平凡日子里的烟火气才最珍贵。
每次拍完戏,他都会立刻“躲”回小院,抛开角色的束缚,回归自己——侍弄花草、和邻居聊天、观察街头的人和事,在这些细碎的日常里,积蓄着对生活的热爱。
一颗敬业心
观众喜欢张颂文,最核心的原因是“他演什么像什么”。
无论是《隐秘的角落》里痛失女儿的父亲,《1921》里为革命牺牲的何叔衡,还是《狂飙》里从鱼贩逆袭的高启强,每个角色都鲜活立体,仿佛从生活里走出来一般。
而这份“真实感”,源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,和对表演近乎苛刻的敬业。
在《隐秘的角落》中,有一场他在馄饨店吃饭的戏:
老板习惯性做了一家三口的量(他女儿生前常和他一起来),他埋头吃自己的那碗,突然桌子晃动,他的眼神瞬间黯淡,情绪崩溃却压抑——这场没有一句台词的戏,让观众读懂了“白发人送黑发人”的悲凉。
很少有人知道,“桌子晃动”这个细节是张颂文自己加的,为了更贴近“失去女儿后食不知味”的状态,他还在开拍前禁食了三天,用身体的疲惫传递内心的痛苦。